去年,有網站曾以「Mirror成功真的令婚姻受到考驗嗎」為引子,指出香港離婚率在2019年原來已高達48%,令一眾香港人對婚姻充滿疑惑,甚至覺得兩對夫婦中,便有一對會離婚收場。
事實上,驚訝是源源不絕的。
世事在變,原來香港2020年的離婚率已再度飆升至接近六成(58%)。這次真的與Mirror無關(其實去年也無關),而是因為席捲全球的疫情。
你可能會懷疑貧病夫妻百事哀,在疫情肆虐下,生活困難,雙方爭拗自然較多。
然而,這種幻想在不會說謊的統計數字下,卻不攻自破。甚至,你會在了解真實情況後,對本港男女的愛情觀重新投下信任一票。
首先,讓我們先了解普遍所謂離婚率的計算方式。
該年離婚率 = (該年獲頒佈離婚判令數量 / 該年所有結婚數量;包括初次結婚及再婚)x 100%
稍為有數學常識的,自然看得懂離婚率除了取決於實際離婚數量外,還有另一決定性因素,便是結婚數量。
數字不騙人,令2020年離婚率急升的最大因素,是來自結婚數量,並非離婚數量。
過去四年的結婚數量:51,817(2017)、49,331(2018)、44,247(2019)、27,863(2020)
從以上數字可以得知,本港結婚人數過去幾年一直算穩定,直至2020年卻急跌了近四成(37%)。於是,在離婚率的「分母」大減下,即使離婚數量不變,也會出現「今年多了很多夫婦離婚」的錯誤結論。
問題來了: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至本港結婚數量下降呢?(提示:跟疫情有關)
大部份第一個想法,應該是擺酒麻煩,老人家都希望下一代嫁娶時好好睇睇,所以推遲了結婚計劃吧!
錯!實際上,這個影響是極輕微的。
新郎及新娘皆是香港人的結婚數量,從2019至2020只是微跌了2.5%。
然而,新郎或新娘是內地人的結婚數量,卻從2019至2020大跌16,291,佔據了整體跌幅的99.5%。
不錯!在疫情下,中港婚姻因封關而大減。但原來真心相愛的本地香港男女,卻並沒有受太大影響。
朋友A便是一個例子:原來她倆早有結婚打算,卻一直愁煩酒席開支,還有兩家來賓的名單,於是一再推遲。但疫情之下,她倆正好藉此省下這些繁文縟節,乾脆登記便算了。
誰說港女重排場的?立即打臉!
於是,離婚率急升的分母決定因素是中港婚姻,與本地男女似乎關係不大。
正如上文所述,離婚率的「分子」是獲頒佈離婚判令數量,難道真的貧病夫妻百事哀嗎?
數字卻是正好相反,疫情年(2020)比前一年(2019)的離婚判令竟減少了超過5,000,下降百分比是24%。
你或許會以為有不少人移民,那些人索性到了外地,拿了居留權才離婚。但政府的統計數字卻顯示一個事實,便是本地每千人口中,有多少張離婚判令(粗離婚率)。2020及2019的粗離婚率,分別是2.14及2.82,下降百分比是正好不偏不倚的24%!這裡有兩個可能性,其一是兩年間的人口數量並沒有大變化,其二是人口數量並沒有影響離婚率。
於是,若單純以「新郎及新娘皆是香港人」的夫婦來計算,疫情並沒有影響結婚的決定,反而令離婚數目下降。而離婚率的瘋狂升幅,只說明過去日子中,中港婚姻佔據了舉足輕重的比例。偏偏政府的統計數字中,只有「香港人跟內地人結婚」的獨立統計,並沒有按出生地的離婚判令的數目(因為結婚後,新香港人也是香港人)。
要是有此數據的話,或許更容易解釋近年離婚者的轉變;從90年代到今日,本港選擇離婚的夫婦,無論在收入(按居住區域入息中位數)及學歷也明顯下降。這跟婚後女性經濟更獨立,而選擇離婚的世界潮流,實在背道而馳。
當然,數字並沒有說明離婚或不離婚的原因。
實際離婚數目下降,或許跟不少行政部門在2020年間歇地停止服務有關。但在世界充滿不安之際,也可以作一個主觀的解讀:
原來婚姻仍有共患難的精神。
重溫:
壯志凌雲:獨行俠(Top Gun: Maverick)入場前提示
高攀拿鐵的代價 (1 -16) 全故完
不再分離(一集完)
心野(一集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