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dvertisement

宣佈楊紫瓊拿下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的一刻,我開心到尖叫,熱淚盈眶,十分感動。

感動,不是因為我把她收歸港有然後驕傲,而是我十分明白,作為小眾要贏大眾是有多艱難,並非咬緊牙關這麼簡單。

(圖片來源:IG@michelleyeoh_official)
(圖片來源:IG@michelleyeoh_official)

很多幕前工作者,都會患上情緒病,圈外人總以為,是他們太介意別人的眼光,但其實,病很多時是來自「一天之間嘗盡希望與失望」:品牌白天找你工作,晚上告訴你已找了別人;電影、電視、訪問找你出鏡,談好了、你也預備好了,臨門一腳被告知取消;即使拍好又可以出街了,也有可能臨時被抽起。當機會來到,幕前工作者歡天喜地,當機會沒了,一次可以是「咁啱啫」,兩次或者是「唔好彩」,三次、四次、五次,你好難不去想「是我不夠好」,病就是這樣屈出來。

不夠漂亮、不夠瘦、演技不足,都可以改,但當你成為小眾,你可以怎樣?你只能夠一次又一次亢奮地抓緊機會,一次又一次地看着機會溜走,然後還要正面地自我安慰、hyper地鼓勵自己:不打緊,總有機會的。

再然後,楊紫瓊不再年輕了,四十、五十、六十歲,別人都勸她「別追了,退休吧」,但她還要咬爆牙關,永不言休:只要你用我,我就會給你最好的自己。

誰有這份堅持?楊紫瓊有。誰有這份修補意志的智慧?楊紫瓊有。我感動,是源於她的經歷。

看到網上的爭論,其實演員本來就很難分國界,楊紫瓊拍過香港、中國、荷里活的電影,雖未能說成全世界,但她可是一位國際級演員,未盡了解她的事業藍圖就將她定型為香港演員、未免太過急進。

不過,她也的確是在香港開始演藝事業,如果你多看她的訪問,便會見到她不時提起香港,當接受Vogue的訪問時,講到香港她都會用上「We」。香港在於她來說,是「We」,否定她曾經是香港的演員,未免不夠友善。

聽到她得獎時先感謝馬來西亞的媽媽,然後就是「To my extended family in Hong Kong」,作為觀眾,一句恭喜就夠了,爭論她是哪裏的演員,跟她今天的成功其實毫無關係。心是她的,她心繫哪裏,真的輪不到別人管。

個人網站︰http://slimcook.hk
facebook︰http://www.facebook.com/lively.com.hk/
Instagram︰echow0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