除了特首夫人,有誰會好地地有人類不做,要做龍蝦?這裡說的,是《單身動物園》(The Lobster)裡的主角。在這電影建構的世界裡,單身是罪,單身人士會被關進郊區一間「酒店」,並須在45天內找到另一半,否則會被變成動物。「可幸」的是,變成什麼動物,是可以自己決定的,而故事的主角,選擇求偶失敗的話,就變成龍蝦。
電影情節荒謬嗎?是,但現實世界又何嘗不是對單身人士太嚴苛?
我們生活的世界,從來不是「單身friendly」。人們一方面宣揚「寧缺莫濫」的道理,另一方面卻指責單身者一定是「有問題」所以才沒人要。社會上,彷彿只有「恩愛情侶」、「老夫老妻」、「一家幾口」才值得標榜為「幸福」;「單身人士」配有什麼形容詞?極其量是「獨立」、「堅強」,總帶有一點憐憫的目光——你何曾見過有報導說「某某很幸福,他是單身的」?
在廿一世紀的今日,社會看似很開放、很多元化,事實是人們的思想仍然極其狹窄,彷彿只有「結婚生仔」才是人生的終極目標;不能按著timeline完成人生里程碑的,就是失敗。男的被標籤為「毒男」、「宅男」,女的就是「剩女」(「盛」女才對?盛放的意思?不要自欺欺人、自我感覺良好啦。)但男人比女人稍為好一點的是,男人的外表比較易keep,四十歲沒結婚,還可以演繹為「事業為上」、「成熟穩重」、「鑽石王老五」、「男人有事業自然有女」。那女人呢?Sorry,30歲後的女人外貌身材會一直走下坡,有事業也好,都只會被定性為「只懂工作」、「眼角高」、「脾氣差」、「不懂男人心」、「賣剩蔗」。
好了,就當單身的你完全無視社會的標籤,還有最後一關要過,就是自己的內心。尤其是三十歲前後的單身人士,每次上臉書,總會看見蜜運情侶曬恩愛、拍拖多年的朋友求婚照、新婚夫妻的結婚照、甚至是新手父母在炫耀仔女可愛。和舊同學們吃飯聚舊,他們的話題由以往的吃喝玩樂,變成結婚擺酒的瑣事、著名幼稚園入學攻略、仔女報讀什麼興趣班等。即使你自己獨處的時候,真的覺得一個人也沒問題,但每當周遭的人在雀躍地分享幸福,你心裡仍難免有比較、難免有挫敗感,彷彿全世界都邁向光明前路,只有你被遺下來。
難怪有不少人,即使身邊的那個不是自己最愛,仍裝作和對方情投意合,甚至結婚生仔,為的就想人生on track,不要淪為單身、失敗的一份子。要是這樣,我寧願選擇做龍蝦好了,起碼在龍蝦的世界裡,沒有比較、沒有寂寞、沒有單身。
尹可晴
圖片來源:電影《單身動物園》劇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