身邊的朋友一個個離開,不是真的離開,而是疏離得連他們是否仍存在也疑問。你有這種感覺嗎?
或許,日劇《因為我們忘記一切》就是表現這種可憐的疏離感。
要說劇情的話,就是一個中年作家(阿部寬飾演)在女朋友無聲無息地失蹤後,並沒有刻意尋找對方,卻在機緣巧合下,遇上一個又一個跟女朋友有關的人。想當然,觀眾會懷疑是否又是作家殺人的懸疑情節。事實上,這是一段淡淡然的尋找過程。
作家原本並沒有在意女朋友的失蹤,他在收到女朋友於萬聖節的 message 「涉谷站人很多,我會遲到」後,便意會對方想分手才借故不出現。不!正正因為他忙著追趕截稿日,所以對此不以為然,才想或許是分手的契機,便不再找對方了。所以,他們其實沒有分手,只是失去聯絡。
聽起來很荒謬嗎?這才真實。
聽過無數所謂無疾而終的愛情故事,連吵架的過程也沒有,卻在一段時間雙方沒有聯絡便讓關係作罷。最可怕的,是當分手後,你才發現對方是否存在也不影響生活半分。然後,在你回望之際,驚覺根本一點也不了解他。他的家庭、工作、交際......其實你可能只知道外在,但內情卻一無所知。至少,你只知道他喜歡吃什麼......大概知道吧!
如此一來,除了熟悉的身體外,原來是陌生的靈魂,戀人的意義是什麼呢?
除了戀情外,生活也處處困擾。失蹤的女朋友原來因為不懂拒絕,令自己工作墮入尷尬的局面。身為幼稚園教師的她無法拒絕家長們的要求(投訴),只好在話劇表演時,讓整班同學也當桃太郎,由她及另一位同事充當惡魔。偏偏其他教師也在爭取合理薪酬抗工,卻只有她因怕孩子得不到照顧而上班。
看似出賣同事,其實有苦自己知。
我們都太習慣把「拒絕」視為理所當然,時常取笑別人「自己攞嚟」。但易地而處後,才知道拒絕並不容易。當中的心理掙扎,其實也是責任的表現,卻在不知不覺間成了別人眼中的魔鬼。
要解釋嗎?不了。人到中年,自然明白要是大部份人的「意見」跟自己不同的話,即使有人知道當中苦衷也不會為自己出頭。要不硬食,要不一走了之。所以,作家的女朋友也突然辭職了。
在看似講道理的社會,其實最不講道理。於是,誰會真心溝通呢?
還有,可以跟誰訴苦呢?
戀人不行,總有朋友吧!偏偏劇集的主場景在熱熱鬧鬧的酒吧,每人也知道對方的名字,但全都是孤家寡人。即使經常見面也好,人長大後,對外人總有一道關閉的門,不想被其他人了解自己的秘密。雖然那些未必是不可告人的事,但你總會想:「說出來,又有什麼用呢?」
這正正是全劇表現出最大的疏離感,明明知道,卻詐作不知;明明關心,卻埋在心底。
我們都習慣把關心及祝福當成形式上的客套話。每每過節或有事時,不是「XX節快樂」,便是「RIP」。劇集中,作家在新年時患上流感,但隔著電話及電視的,卻是全年不停的慶祝氣氛。甚至在酒友送上賀年蕎麥麵時,隔著門說「新年快樂」!門後的作家病得連站也站不穩了,卻異口同聲說「快樂」。真諷刺!
真心話忍著不說,客套話不能不說。這就是現代社會了。
於是,一個人跟一班人的生活,有分別嗎?
執筆時,暫時於Disney +上架了五集。看幕後陣容的話,不難發現編導都是寫疏離感的專家,分別有「東京貴族女子」的岨手由貴子,「Drive My Car」的大江崇允,還有「橫道世之介」的沖田修一。如此集大成於一身(劇)後,拍得既乾淨,又有氣氛。而且,每集最後也配上一曲,讓觀眾更細味。
或許,這種淡淡的感覺沒有話題。但這幾位同年代的創作人,把初步中年的感慨,透過畫面展現得淋漓盡致。然後,看似問了觀眾一句:「你有權忘記一切,但真的能放下嗎?」
提醒大家,千萬不要觀看時飲酒,太sad了。
重溫:
壯志凌雲:獨行俠(Top Gun: Maverick)入場前提示
高攀拿鐵的代價 (1 -16) 全故完
不再分離(一集完)
心野(一集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