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2020年好像發生很多事,但自己好像沒做過甚麼。」
「好像沒什麼記憶就踏入2021年。」
「過去一整年談不上有生活,只能說我還生存著。」
「2020年好像是被偷走的一年。」
相信大家都可能會聽過朋友有類似說法。
疫情至今已經一年,幾乎所有人都經歷物資緊張、憂心消毒不足、擔心感染、人群驚恐、市況蕭條、一家人困在家的無形壓力,抗疫疲勞導致鬱結不安,日復日留意疫情發展,生活步步為營,因為停課、減少在外用餐次數、不能聚會、不能運動,加上每日焦點變成留意疫情發展及三餐食事,如此這樣,就過了一年了。
只有生存 沒有生活?
不需預言家認證,大家都有心理準備未來半年的生活pattern應該都不會有大變化。
為了將「生活」帶回生命,在能力範圍內,嘗試每日加入「儀式感」(Rituals)吧 !
村上春樹曾說:「儀式是一件很重要的事。它讓我們對在意的事情心懷敬畏,讓我們對生活更加銘記和珍惜。」
換句話說,儀式感是讓你的生活成為真正的生活, 而不僅是生存。
生活其實可以充滿儀式,只是當我們憂慮過多,缺乏安全感,心緒不寧,對很多事都提不起勁的時候,便會忽視生活細節。生活有儀式感,才不至於無趣,婚姻有儀式感,才不陷入麻木。在有限的能力與條件下,追求好的事物和生活,將就的是日子,講究的才是生活。充滿儀式感的生活,才能讓平淡的日子變得更實在。
延伸閱讀:達人示範自製流行襟花
生活中的儀式感
也許你會問:生活中的儀式感究竟是什麼?這樣的儀式感究竟有沒有必要?
簡單來說,儀式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,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的小小舉動。
儀式感不見得是多大的事,只是用心去生活,而不是拚命生存,那麼到今年年末,便不會再有2020年的空白感。
延伸閱讀: 沖一杯療癒時光 喝一杯手沖咖啡
生活的儀式大概可以感是什麼?舉例說即使一個人,也要對自己的生活負責,不放鬆、不懶惰,可以是每朝用 5-10分鐘手沖一杯咖啡,可以是抽時間做伸展運動,打掃家居,甚至買鮮花粉飾家居。說到底一個會愛自己的人,才有能力愛別人。
生活中的儀式感無處不在,即使:
在家工作,也要飲食作息定時,抽時間做運動。
不能在外聚餐,不能外遊,也要定時聯絡父母和親人。
不能常見面,也要關心朋友,不妨互贈自家煮物,烘焙食品或常備菜都是好主意,附上手寫的問候卡會更窩心。
心繫疫情、國際新聞和日常工作,也要和伴侶享受在家的日子,週末就減少上網時間,一起看家庭影院吧!
每天的生活很緊湊,也要騰出一些時間和空間,讓心靈回歸平靜,插花、寫字、畫畫和各種手工藝等興趣都可以增加儀式感。
你可能會認為,這不就是生活日常嗎?甚麼儀式感?
可以說是,但也可以分為應付生存的程度,或是平心靜氣,以享受的心情來實踐的程度。
原來當我們連生活最基本的儀式感也丟失了,便會不自覺地變得感到迷茫、不安、焦慮、傍偟……
記著生活中的儀式感不是矯情,而是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。
把自己的生活過得有趣的人,不一定要用大量金錢,也不一定要花很長時間,只要善於從疲憊的生活中發現點滴的美好,保持著自己對生活的熱情。
因為最可怕的是當生活沒有任何儀式感,甚至完全找不到興趣,對人生沒有半點期待,那麼日生活壓力便會百上加斤,倍感迷惘,對自己和身邊的人都不是好事。
參考讀本:
《儀式感:把將就的日子過成講究的生活》
《生活需要儀式感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