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有病人問我:「醫生,我最近好似對海鮮過敏。我平時吃海鮮沒問題,但最近去鯉魚門吃海鮮大餐,吃完後全身出晒風癱,我是否需要做敏感測試?」類似的問題其實有不少朋友曾經問過我,這類情況並非海鮮過敏,而是組織胺不耐(histamine intolerance)。
組織胺是人體免疫系統的化學物。當身體免疫系統活躍,如過敏反應、病菌入侵或壓力過大,身體便會釋出組織胺。某些食物亦含有大量組織胺,如貝殼類海產、鯖魚、吞拿魚、加工食物(如風乾火腿、臘味、泡菜)、葡萄酒及啤酒等。
當我們從食物中攝取過量的組織胺,身體來不及代謝,便會出現皮膚痕癢、蕁麻疹(又稱風癱)、打噴嚏、眼部及嘴部腫脹等症狀。如果本身是濕疹、蕁麻疹患者,或有其他過敏症,進食過量含高組織胺的食物會令痕癢等症狀加劇;所以如果身體或皮膚正處於過敏狀態,最好忍下口。
組織胺不耐是大量進食高組織胺食物才會出現,所以並非每次吃那類食物均會出現。但食物過敏則不論份量多或少,每次進食均會出現。但大家要注意,某些人士,即使相同類別,但不同品種,亦可能會過敏。譬如:某些人只對基圍蝦過敏,但海蝦則沒問題。
如果出現組織胺不耐,視乎症狀的嚴重程度,一般情況下,醫生會為病人處方抗組織胺藥物來舒緩。另外建議患者多喝水,幫助身體內的組織胺排走。當然亦要戒吃高組織胺食物。最好維持戒口一至三個月,再慢慢再次進食組織胺食物,逐步測試自己身體對組織胺的耐受性有多高。
至於預防方法,則需要一些忍耐力,避免連續數晚進食高組織胺食物。例如:今晚風乾火腿加紅酒;明晚海鮮大餐;後晚打邊爐再吃海鮮;這就是容易出現組織胺不耐的情景。
今次專欄為大家解開了組織胺不耐的謎底,希望大家均能受用。特別提醒大家,如過已經在過敏狀態,一定要忍忍口,以免痕癢得整晚睡不著。
圖片來源:麥美恩IG、《一起食飯吧》劇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