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波疫情日日過萬確診,不少市民紛紛儲糧以備不時之需。除了急凍食材與乾糧之外,罐頭也是必備之物。大部份人覺得罐頭只是次選,識得揀識得煮,罐頭可以比新鮮食物更好味更有營養,不如而家一齊分享一下「罐頭儲糧攻略」啦!
許多人有錯覺覺得新鮮食物一定更有營養,以為罐頭食物經過高溫消毒會流失更多營養,事實上並非必然。
大多數罐頭食品的營養,與食物經過一般加熱烹調所損失的營養價值其實差不多。一般罐頭食品採用「商業殺菌法」,是指殺菌程度足以殺滅食品中有害人體健康的細菌或孢子,並可抑制腐敗性細菌的活性,使產品在常溫且有效期限內,細菌不會生長且不產生毒素的殺菌方法。
肉類罐頭加熱溫度大約是121.1℃,蔬果罐頭則不會超過100℃;日常煮食時,平時炒菜溫度已達100℃,而煎、炒、油炸、燒烤等,溫度可達140~160℃以上,營養流失絕對比製作罐頭更甚。
延伸閱讀 >> 精明入貨指南 如何延長蔬菜食用期?急凍食物也有健康選擇
這也是不一定的,魚罐頭製作過程,高溫高壓使魚骨變酥變軟,大量骨鈣溶出,令魚骨幾乎入口即溶,這令到食罐頭魚時,攝取到的鈣可能比吃新鮮魚還要多,而魚的其他營養,如蛋白質、礦物質、鐵、鋅、碘等也幾乎沒有損失。
而番茄罐頭製程,經過加熱與攪碎打磨後,能釋放更多茄紅素,身體也比較容易吸收,比起食新鮮番茄可能更加有益。
罐頭儲存期可以達三、四年,但大前題是罐頭必須保持良好狀態:避免選擇有凹痕、凸起、裂縫或洩漏的罐頭。罐頭損壞可能會讓空氣進入,為肉毒桿菌生長創造理想環境,進食後不單止對健康有害,更可能食物中毒。
大部份罐頭都是經過調味的加工食品,即使不含防腐劑,可能會添加過多的調味料和添加劑,例如糖、鈉、脂肪、香料、色素等,進食之前可參考罐上的營養標籤。
不過畢竟大量入貨進食罐頭食物只是短期應急之計,平時多吃不同的食物,包括新鮮食物,堅持適量與均衡的飲食原則,毋須太擔心進食罐頭中的添加劑帶來的壞影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