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明已經不常吃油膩煎炸,沙律代餐,為什麼體重仍居高不下?很多人都只注重餐點份量和營養,卻不知道餐後的一些小習慣其實影嚮消化,直接影嚮減肥行動和健康。
1. 吃蟹後喝紅糖生姜水
大閘蟹季尾,香港人習慣吃吃蟹後喝紅糖生姜水,原因是大閘蟹性涼,脾胃虛寒者容易產生腹瀉、嘔吐和頭暈的徵狀。
生姜水具去寒暖胃的作用,可紓緩胃部不適。
2. BBQ 後吃香蕉和雪梨
秋天 gathering 最佳活動就是燒烤,但高溫和腌製食品會產生很多致癌物質,香蕉可助抑制燒烤食物中的致癌物質,同時具潤腸排毒作用,促進腸道蠕動;雪梨的維生素、膳食纖維以及其他微量元素可預防便秘和排毒,同時具清潤和生津解渴的作用,補充水份兼預防燒烤後喉嚨痛。
3. 打邊爐守則-先菜後肉
天涼打邊爐最開心,不過容易燥熱「上火」,增加肝臟負荷,體內毒素難以排出體外。加上湯料又咸又辣,水腫和喉嚨痛都走唔甩。營養師建議打邊爐應先菜後肉,次序應先由蔬菜>澱粉類食品>海鮮>肉類。飲品方面可忍則忍,避免汽水、啤酒、酸梅湯甚至果汁和椰汁等高糖份又高熱量的飲品,以清水、豆漿和綠茶取代。打邊爐後應大量攝取清水,或以芹菜汁和苦瓜汁清熱解油。(不過知易行難,本編當然也明白沒有啤酒的清湯邊爐淡而無味,但為了健康也是只好忍口)
4. 先湯後飯
先湯後飯還是先飯後湯?這是一個頗具爭議性的習慣,一般都建議先湯後飯,以免湯水將胃液和已混合的食物稀釋,影嚮消化。先湯後飯而好處是增加飽腹感,同時潤澤胃膜,有利於吸收營養。
5. 消化不良-補充益生菌
生活忙碌、工作壓力大、日常飲食習慣導致纖維質攝取不足,造成消化不良,體內毒素堆積的問題。最簡單的方法是多吃攝取益生菌,幫助抑制致病菌生長,促進腸道蠕動,使排便順暢。另外可嘗試酵素,除可促進細胞活動,更有效燃燒囤積在體內的脂肪,轉化為能量,同時有效促進新陳代謝並排走體內毒素,淨化身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