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dvertisement

香港的新型冠狀病毒個案,因為一個家族打邊爐聚餐,使感染人數飆升,達至超過四十宗的確診個案。這確診個案使市民大眾人心惶惶,怕病毒是因為霧化經空氣傳播。但其實病毒不是被霧化後經空氣傳播,而是因為聚會時大家均會談天說地,經飛沫傳播,所以不管是打邊爐、飲茶、或是普通聚餐,均可互相傳染。

那麼,我們是否只可留在家而不可見朋友?如何可以把風險降到最低?讓我在今期專欄給大家幾個貼士。

【醫生專欄】抗疫攻略:聚會前先了解TOCC

1. 聚會前先了解TOCC

在這抗疫時期,大伙兒聚是應該可免則免的。但如果只是跟三五知己吃飯,又或者喝下午茶短聚,又可以嗎?我建議大家聚會前應先了解聚會對象,以及自己的TOCC。TOCC是醫學上的術語,T代表Travel(旅遊史);O代表Occupation (職業史);C 代表Contact(接觸史);以及最後的C代表Cluster(群聚史)。

Travel (旅遊史):在過去14天,自己或對方有曾經到過高危地區嗎?(如曾到訪內地、上郵輪、出入醫院等)
Occupation (職業史):自己或對方是從事高風險的職業嗎?(如公立醫院的醫護)
Contact (接觸史):自己或對方有曾經接觸確診或疑似個案嗎?
Cluster (群聚史):自己或對方的辦公室、或住所、或經出席的活動(如宗教或義工小組),有出現確診或疑似個案嗎?

面對發燒或疑似感染的病人,醫生都必定會在問診時問及病人的TOCC。但其實大家在決定是否要與親朋好友相約聚餐前,也應該先回顧一下自己,以及了解一下對方過去十四天的TOCC。假若自己或對方的TOCC四條問題中,其中一題的答案為「有/是」,則請大家隔離十四天後,擇日再聚。

【醫生專欄】抗疫攻略:聚會前先了解TOCC

2. 出街食不如煮飯仔

筆者在之前的專欄也提及過,外出用餐要選一些枱與枱之間距離較遠的餐廳,以免被鄰桌的飛沫傳染。但到了這非常時期,要相聚不如考慮一下到朋友家煮飯仔,或是一起去行山再吃自備好的便當野餐。這樣便既安心又健康。

3. 飯前請記得洗手

筆者近日到咖啡店啟發靈感時,發現大部分食客在用餐前(不論是食飯或是喝咖啡),都沒有先洗手或用酒精搓手,只是脫下口罩便開始進食。請容許我長氣地在這裡再次提醒大家:洗手洗手洗手。老實說,筆者與其他在HA的醫生朋友們,從疫症開始到現在都沒有相聚,因為大家都在自我隔離。但願疫症快點過去,大家齊上齊落,一個都不能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