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dvertisement

假如張國榮仍在生的話,他一定會想不到⋯⋯

18年過後,現時的社會,有些價值觀可能仍留在2003年。

張國榮

時至今日,演藝界仍未有下一位如此俊朗卻又如此嫵媚的巨星,又原來,直到他離開多年,香港社會才慢慢追上他當年超前的概念。

近幾年,媒體才開始討論gender-queer、性別流動的概念,但哥哥廿年前已在實踐這件事。

 

「你離開了卻散落四周。」左右手

 

200341日,張國榮自中環文華東方酒店24樓躍下,終年46歲。他的突然離開轟動所有華人。遺書並無明確透露尋死原因,但當年不少香港傳媒將其自殺歸咎於他的性取向,有雜誌甚至形容自殺是同性戀者的「宿命」。即使針對其性取向的攻擊不絶,但亦無礙歌迷、影迷對他的不離不棄,葬禮當日,逾萬歌迷圍在靈堂之外冒雨送別偶像。

張國榮 霸王別姬

張國榮曾說:「藝人做到最高境界,是可以男、女兩個性別同在一人身上:藝術本身是沒有性別的。」

張國榮留下無數經典演出與電影作品。在生命的最後幾年,他的演出越來越著意挑戰保守社會的道德框架,在那個年代一度成為媒體追擊的對象。

 

「完全憑直覺覓對象。」有心人

 

張國榮從未大聲高呼「我是同志」,只是公開承認自己愛著一名男性,而這次公開性向宣示在社會造成巨大迴響,一方面激發社會的討論,但另一方面卻令大眾接受,無論大家喜不喜歡同性戀這回事,都可以喜歡張國榮。

雖然香港沒有任何容許同性結婚的法律制度,但張國榮與唐鶴德對關係的坦蕩態度,令他們成為香港社會廣為認受的一對。張國榮的天王級地位,以及他的修養和氣度,一定程度上扭轉了香港社會對同志的負面印象,但他亦因此承受極大的輿論壓力。

非主流的天王巨星

張國榮 春光乍洩

「香港人對gay的處理太過喜劇化、太過醜化,我覺得並不需要如此……1994年受訪時,張國榮曾表達對針對同志偏見的不值。

 

「你清楚我嗎?你懂得我嗎?」側面

 

1997年,張國榮與梁朝偉合演《春光乍洩》,以一對同志戀人避走他鄉的愛情故事,隱喻香港人在回歸前夕的身份迷惘;電影在全球引起很大迴響,更成為知名的亞洲同志電影之一。

可是香港演藝界其實仍相當守舊,1998年的香港電影金像獎,三名喜劇演員以搞笑形式介紹五部「最佳電影」提名作品,讀到《春光乍洩》時,三人作出嘔吐狀。

鏡頭掃到台下的張國榮,他只禮貌地微笑。

 

「我就是我,是顏色不一樣的煙火。」我

 

作為舞台巨星,張國榮在舞台更自我、更大膽。

1997年復出的演唱會中,張國榮腳踏一雙珠片紅色高跟鞋演唱《紅》。

張國榮曾說,「姣、型、靚、寸」(風騷、有型、美麗、高傲)是一個表演者的成功之道。

他衝破『中性』視為『不男不女』的負面看法,告訴社會『亦男亦女』可以是『正』。

張國榮

2000年,張國榮成為第一位邀得法國時裝大師Jean Paul Gaultier合作的亞洲歌手,為其設計《熱·情》世界巡迴演唱會中的服飾。駁上及腰長髮,身穿透視裝與及膝短裙,張國榮再一次向觀眾展示出超越性別規範的獨特氣質。然而,當時這樣的嘗試並未獲得主流大眾的認可,香港傳媒以「貞子化身」、「扮女人」等來形容他,更有電視劇以「人妖」、「變態」來影射他。

「演唱會第三日,Jean Paul Gaultier寄電郵給我,直指香港人不知所謂,以後國際設計師不會再和香港人合作搞騷。」張國榮曾向《明報周刊》披露:「日本傳媒亦認為那個演唱會十分精彩……日本的傳媒及搞手更問我,為何香港傳媒會陷害自己的藝人?」

 

 

ThanksThanksThanksThanks !張國榮,誰能代替你地位。」

 

今日,香港的「性傾向歧視條例」仍然……

就在張國榮公開向唐鶴德示愛的15年後,黃耀明於2012年,同樣在紅館舞台上直白地表示:「我是一個同性戀者,我是一個『基佬』。」黃耀明的「出櫃」也迎來了掌聲,只有少數網民對其作出攻擊。

近年,香港出櫃的藝人越來越多,他們更熱切投身為同志爭取平權的社會運動;但與同志權益相關的法例,如保障同志免受歧視的「性傾向歧視條例」仍然在膠著階段……

 

部份資料: BBC中文網